第一次到懷恩堂做主日崇拜的基督徒常常有個疑問,為什麼懷恩堂不用新標點和合本而是用現代中文譯本呢?畢竟大家都用習慣新標點和合本了,覺得那詞句極為優美,聖經金句琅琅上口。其實這都跟周聯華牧師有關,因為他正是現代中文譯本的催生者之一,其翻譯後所呈現的內容,是以小學三年級都能讀懂為原則。周聯華牧師甚至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我的真正貢獻是在聖經翻譯。我的許多時間都埋在桌上與幾位同道一起翻譯《聖經──現代中文譯本》。」
其實現在大家習慣使用的《聖經和合本》發行迄今已超過一百年,期間語言的使用早已因時與地的遞嬗有所變遷,難免造成未來傳遞聖經內容時的隔閡。周牧師在回憶錄中寫到一段故事,他說:「我一開始做教會工作的時候,就碰到許多教外人士跟我說,他們讀不懂聖經。我總告訴他們,慢慢讀,多讀就會懂了。他們又說,假如我一打開聖經,就讀不下去,怎麼辦?於是我回答,那是因為你不熟悉聖經的內容。但他們又回說,不是內容,是文字!」接著又陸陸續續有人跟周牧師談論到類似的心聲,於是重新翻譯聖經的想法已逐漸在他心中萌發。
即使反對聲浪對等激烈,但的確有越來越多人反應需要更口語化、讀得懂的聖經版本,聯合聖經公會的聖經翻譯權威Dr. Eugene Nida提議將既有聖經翻譯成現代的文字,周牧師立刻答應,因為他認為這是傳福音極為重要的一環。其後召開的聖經翻譯討論會,周聯華牧師、駱維仁先生、蔡仁理先生皆前往參與,台灣聖經公會也於會議之後開始了《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計畫,並於1979年正式完成全本《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翻譯。1997年則又再出版《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這份《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翻譯有許多特色,除了譯文忠實傳達原文意義之外,不同於傳統的「形式對應」譯法,而是強調「功能對等」,亦即讓譯文達到「意義相符、效果相等」之原則,並能回應前面提到許多人打開聖經讀不下去的困擾,《現代中文譯本》的白話顧及「聽」和「讀」,能使人一讀一聽就懂。除了將和合本的譯名,改為現代人熟悉通用的譯名,例如「該撒」改為「凱撒」、「丟斯」改為「宙斯」、「希利尼人」改為「希臘人」等,也將詞彙改為現代人習慣的用語,例如「教訓人」改為「教導人」、「論到」改為「談到」、「寬十肘」改為「寬五公尺」、「申初」改為「下午三點鐘」等。為了更容易明瞭,也減少使用音譯詞彙。例如「拉加」改為「廢物」、「瑪門」改為「錢財」等。
不過即使《現代中文譯本》如此適合華語讀者閱讀,直到現在2021年許多人還是習慣選擇和合本,因為信徒不願意改變過去已經熟悉的經句,難免會排斥、反對、批評這樣的版本。當時投入翻譯的駱維仁博士還有周聯華牧師,一再承受批評與攻擊,甚至被扣上汙衊聖經的罵名。但是每當周牧師受到這些指責時,他通常默然不言、不為自己申辯,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了什麼目標「不計毀譽、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