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師在意的「本地化神學」

你對這世界上知名的牧師有什麼想像?是出口滿滿經文大道理,還是高不可攀的模樣?令人欣慰的是,在周聯華牧師身上卻找不到這兩樣影子。

更親近、更易懂的話語

熟識周牧師的親朋好友都知道,牧師說話很少出現基督教的「術語」,包括講道時與日常生活談話。因為牧師認為術語太多,會讓剛進來教會聽道的人聽不懂;他也認為傳福音時越淺顯越好,就像耶穌在世時,也用大家聽得懂的話來傳道。牧師這樣的信念,也與他生前努力推動的「本地化神學」有極大的關聯性。「本地化神學」簡單來說就是用當地、當時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分享與書寫信仰內容,這麼做不僅為了引起共鳴,更是要激發對方進一步了解信仰的興趣。

以講道來說,周牧師認為雖然基督信仰來自國外,但若一直講國外相關的事情與文化,恐怕讓聽眾無法下嚥,傳道人必須先了解現在聽眾生活面臨哪些問題,才能透過講道回應這些需要。例如牧師早年在眷村講道時,由於當時生活物資較為缺乏,當他分享到馬太福音第六章,耶穌告訴門徒不要操心吃什麼、穿什麼這個段落時,便能讓聽眾心有戚戚焉,深刻感受福音的甘甜。

更好入門的聖經經文

為了能持續以上述方法來傳道,那麼還是需要擁有符合這原則的聖經經文。民國八年出版的和合本聖經雖然雋永優美,但是距離現在的「白話」已有一段距離,即使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已慣用這些經文,但對於現在才要開始閱讀聖經的非信徒來說顯得較為拗口。因此周聯華牧師與其他翻譯委員積極推動減少宗教術語、滿足更多人需要的聖經譯本,並花上九年時間完成這版連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都能讀懂的「現代中文譯本」。

忠於聖經的原意

不過牧師強調,想要推廣貼近人的「本地化神學」並不代表能稀釋原本基督信仰與聖經訊息,而這也是最難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讓信仰訊息變得不純正、任意遷就。牧師以「訊息」、「我(基督徒)」、「他(傳遞福音的對象)」這三個因素來清楚分析本地化神學的核心精神:「我不能因為自己很好的本意,就把訊息囫圇吞棗地傳給他,他可能會聽不下去,甚至開始厭惡這段訊息,產生了反效果,但也不能曲解它、蒙蔽它、利用它來求我的好處。」

相反的應該是:「我在了解這段聖經時代背景後,先去了解耶穌為什麼說那句話、聽眾是誰?在忠於聖經訊息本身後,重新回到我此時此地環境,先讓自己體驗這段話對我的意義,同時儘量了解對話對象的狀態,再把這段訊息以他可以明白的方式傳播給他、使他感受與體會,進而獲得幫助。」

「本地化神學」來自每個小小的實際行動

雖然本地化神學很重要,也是一項大工程,但周牧師強調並非去期待一位信仰巨人寫出一套本地神學鉅著,或者領導這項運動;而是聚集一群看到本地化神學重要性的志同道合小兵,持續不斷地以這個精神發表一篇篇文章、一次次講道、一首首詩歌,涓滴成河讓更多本地人親近信仰、了解信仰,進而認識基督。而透過如此龜爬精神所付出的每個行動,都是促成本地化神學的功臣!

編按:由於牧師生前致力的本地化神學工作多姿多采,本篇文章只是一個起頭,日後我們將持續記錄更多牧師相關工作的點點滴滴,敬請持續關注我們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