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起現年六、七十歲以上的台灣人,即使不是基督徒,也有許多人對「周聯華」這三個字有些印象,因為在1975年蔣中正總統逝世、1988年蔣經國總統逝世時,都是由周聯華牧師主持喪禮。當年他在蔣中正追思禮拜上證道、引領出殯隊伍繞行國父紀念館,其言語及樣貌深深烙印於許多民眾心中。
擔任蔣家私人禮拜堂「凱歌堂」牧師數十年之久的周牧師,不免被標上「宮廷牧師」、「蔣家御用牧師」的稱號,但其實這都是牧師很不喜歡的,因為他認為自己也作別人的牧師、致力於許多其他工作、把自己奉獻給台灣,只不過媒體喜歡從這個切入點來宣傳罷了。
事實上,周聯華牧師雖然有上述身分,但是他並沒有加入國民黨,並堅持按照聖經講道,忠實地發揮牧者的功用,給予元首安慰、鼓勵及善意勉勵。也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周牧師自由地進行傳道工作、與各教派弟兄姊妹往來,特別是與長老教會相當親近,他認為無論講台語或華語、屬於哪一個黨派,大家都是主內弟兄姊妹。
正因為周聯華牧師的信念與立場如此「中立」,他雖然擁有許多跨宗派、不同政黨的好朋友,卻不可諱言成為兩面不討好的存在。例如當時長老會因其教派背景受到當權者誤解,使得接近他們並一起合辦百週年慶祝大會的周聯華牧師也成為被情治單位關切的對象,甚至進入被「列管」的黑名單之一,成為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然而相對的,正因為他的工作親近蔣家,許多人也對周牧師有過不解。例如盧俊義牧師就曾問他:「周牧師,您到底是講什麼道給蔣家父子兩人聽,否則他們怎會在台灣殘害這麼多人的性命?我真的很難理解。」其實周牧師早就明白政府與社會應正視二二八的悲劇、照顧二二八的遺屬,才能逐步消弭那堵隔開的牆,但在他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在言語或文字上做出更多論述。不過也因為盧牧師這項提問,以及後來周牧師對二二八悲劇有更多了解,使他願意冒著牢獄之禍的風險,為二二八受難者做些事情,並與多人一同促成「二二八平安禮拜」的舉辦。牧師生前無論是透過回憶錄或公開談論,多次提到他認為主持這場平安禮拜,是他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這場1990年於懷恩堂舉辦的平安禮拜,匯聚了二二八遺屬、執政黨、反對黨及政府要員,包含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行政院長郝柏村、施明德、呂秀蓮等,並由長老會牧師翁修恭以華語證道、周牧師以台語證道。其實周牧師台語並不好,是特別請老師用羅馬拼音教他,還錄下老師念的講稿錄音不斷練習。這麼苦心用功的目的就是要傳達出族群融合的意義,試圖減少台灣人民因二二八產生的對立,他甚至站在「外省人」立場,向二二八受害的台灣同胞道歉!
周牧師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二二八平安禮拜」令他最感動的一剎那是在會後,郝柏村院長前去和二二八遺屬握手,而遺屬也願意伸出手來。不僅這個握手非常有意義,「二二八平安禮拜」結束後,許多報紙也刊載了這次平安禮拜的新聞,進而激起宗教界、學術界響應的漣漪,相信這次禮拜對於減少省籍情結與對立是相當關鍵性的工作。
作為一位傳道人,周牧師認為他在二二八事件上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對於敬愛牧師的人而言,他為了愛、真理與和平,甘冒風險扮演「和好使者」的精神,是我們最珍貴最雋永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