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一
《基督教倫理學》
林鴻信著,新北市: 校園書房出版社,2022
基督教信仰必須藉由生活見證落實人間,通過倫理道德的抉擇與行動呈現信仰內涵。寫作本書方式期盼做到一般信徒能夠理解,對神學生、傳道人有幫助。
本書以聖經啟示為主要基礎,歷史傳統的聖經詮釋為輔,介紹不同時地處境的神學理解,作為兼顧理性、感性與行動角度的信仰反思。順序上從聖經出發,主題式介紹重要神學傳統,配合基督教倫理學類型,呈現不同神學脈絡下如何導引出倫理道德觀點,提供基督徒做倫理道德判斷的參考。
林鴻信博士
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系統神學老師32年,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
喜歡閱讀、研究、寫作,以「拼圖板」方式觀看人生、思想書寫,寫作多本神學教科書,期盼未來的世代勝過當今的世代。
2023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二
《提摩太前書: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
辛惠蘭著,香港:明道社,2020
本書乃「明道研經叢書」成員。當中筆者盡量以普遍易明的文字,解釋提摩太前書每節經文在希臘原文的含義,也嘗試為一些具爭議性的經文,提供筆者認為較合理的解讀。筆者在書中強調,提摩太前書不單是寫給領袖(提摩太)個人的治會手冊,更是一本以全體(以弗所)教會成員為對象的金石良言,是要提醒所有信徒教會的本質和身分,以至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以展現教會生活應有的素質和風範。
辛惠蘭博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新約研究。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余達心教席副教授。著作包括專著This is True Grace: The Shaping of Social Behavioural Instructions by Theology in 1 Peter;《提摩太前書: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以及合著《四福音神學》。
2023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三
Contextualization and the Old Testament: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處境化與舊約聖經:在亞洲和西方視角之間的探索》)
黃正義著,英國:Langham Global Library,2022
基督教在亞洲通常被視為西方宗教。因此,亞洲基督徒時常不確定如何進行處境化的神學,尤其是如何協調亞洲處境和聖經教導之間的關係。此外,當宣教學的研究者嘗試著探討處境化的神學,通常都只限於新約聖經,很少涉及舊約聖經。 本書透過一個全面的方法論,來探討舊約聖經和古代近東文化處境之間的相連。因而,舊約聖經作神學的方法論也成為亞洲基督徒能作神學的模範。
黃正義博士
目前擔任美國芝加哥三一基督教大學的神學副教授。在返回美國之前,他在新加坡神學院的英文神學系任教了13年。他的研究興趣包含舊約聖經、處境化神學和亞洲神學。此外,他也曾在美國的華人教會和多元文化教會擔任牧者,並在IT行業工作。
2023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四
A Ricoeurian Analysis of Identity Formation in Philippians: Narrative, Testimony, Contestation (《腓立比書中「認同形成」的現象詮釋:敘事、見證、爭論》)
葉應霖著,倫敦:T&T Clark,2023
葉應霖博士提出首個以保羅•呂格爾 (Paul Ricoeur) 敘事理論,去探討腓立比書身分認同 (identity formation) 的研究。葉博士論證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身份」,是在一個夾雜不同理解的敘事爭競 (contestation of narratives) 處境中發生。當帝國政權和其他猶太領袖對保羅及腓立比信徒的受苦經歷作出不一樣的敘事時,信徒對保羅事工的認同開始被動搖。然而,就如眾多的舊約故事一樣,神的僕人是在神子民見證爭議之中更新他們對上帝的理解,敘出祂的「義」(righteousness)。植根基督忠心至死的僕人故事,保羅領受上帝末世時代的啟示,鼓勵信徒效法他的故事,藉著為福音受苦彰顯神的榮光,更深認識基督。
葉應霖博士
葉應霖博士在1997年踏上全職事奉的路。在學園傳道會十八年後,蒙神帶領踏上神學研究的路。葉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敘事神學、保羅書信、初期教會的身分認同、保羅‧呂格爾 (Paul Ricoeur) 詮釋、性格與靈命成長等。葉博士亦是MBTI認證施測師、九型人格(Enneagram) 專業執行師、NLP執行師、TJTA性格評估執行師。目前任教於香港建道神學院。
2023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五
Register Variat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Petrine Texts (《新約中彼得經文之語域變化》)
劉加恩著,The Netherland: Brill,2022
聖經原文的學習讓人卻步的原因,常在於過於關注片斷而缺乏整體系統,本書以系統功能語言學(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角度進行論述,旨在使原文的使用能更立體呈現其於解經的意義。透過此方法,重建彼得傳統的論述,跳脫以往以歷史研究或是社會科學方法為本的方法,直接關注文本中的語言,歸納出語言共享特徵的表達模式,指出彼得傳統的語言風格,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認識早期教會的發展,重新塑造對彼得傳統的理解,指出語言分析的重要性。
劉加恩博士
麥克馬斯特神學院(McMaster Divinity College)哲學博士,受教於Stanley E. Porter,麥克馬斯特新約文學碩士、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神學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大公書信、早期教會發展,語言學分析。現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內湖信友堂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