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得獎者

2024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優等獎

From Erasmus to Maius: the History of Codex Vaticanus in New Testament Textual
Scholarship (《從伊拉斯姆至麥伊:新約經文校勘學中的梵蒂岡抄本史》)
蟻安廷著,Berlin: De Gruyter, 2024

本書的研究環繞梵蒂岡抄本而展開,探尋在新約經文校勘學的歷史脈絡下,學
界對該抄本的認識與使用。按今日學術共識,梵蒂岡抄本為重建新約希臘文聖
經極重要的基石,同時亦為不同聖經譯本的基礎經文,然而在數世紀之前,學
者對其有截然相反的評價,認為該抄本的經文不值一顧。本書透過梳理歷史中
梵蒂岡抄本的角色轉換,展現出十六到十九世紀西方學界如何編纂及使用新約
聖經,從不同的視角豐富我們對聖經的認識。

蟻安廷博士
出生、成長、蒙召於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業後,於台北事奉數年,接著前
往荷蘭進修,於2023年取得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哲學博士。現與妻子旅居荷蘭
,擔任自由大學宗教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同時支援數個華人教會的講台與牧
養事奉。

2024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一

Thy Kingdom come: Rev. Dr. Ernst Faber’s (Hua Zhi’an, 1839-1899) intercultural-
missionary vision of Chinese Spirituality (《爾國臨格:花之安牧師(Rev. Dr.
Ernst Faber, 1839-1899) 跨文化宣教異象之中華靈性操練》(暫定)》)
胡健斌著,Germany:Projekt Verlag,2022

該書從跨文化宣教角度,以跨科際、跨語言、跨文本方法,探索被譽為漢學造
詣最深厚的德國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花之安牧師(Rev. Dr. Ernst Faber, 1839-1899)
的思想,呈現他在對靈性培育的貢獻。該書透過蒐集中、德、英語的原典,重
整花之安的生平記錄,綜論他的思想體系,比對時人對他的評鑑。該書發掘花
之安對中國文化結合基督教的本體,如何達致更新全人、全社會靈性的目標。
該書評價花之安對心性論述、神性言說、倫理反思、仁禮整合、治國智慧與義
理等課題的瞭解,揭示花之安跨文化宣教異象,是實踐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
的先驅。

胡健斌博士
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士、皇家歷史學會副會士。現任
德國Globalintelligenz機構總監;同時擔任香港宏恩基督教學院客席教授、香港
中文大學和澳洲神道大學的名譽副研究員,也在香港信義宗神學院任教,曾翻
譯德文及英文的神學著作。專研教會歷史、宣教學、跨文化對話、德國神學傳
承、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教會牧養事工與靈命操練等課題。

2024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

The Impact of Bodily Experience on Paul’s Resurrection Theology
(《身體經驗對保羅的復活神學之影響》)
張楷弦著,Bloomsbury: T&T Clark,2021

本書以新路徑探討一個在保羅研究中已帶來長久辯論的重要議題:保羅神學是
否有發展?有怎樣的發展?藉由認知語言學方法,作者檢視了隱含在保羅文本
中的各種身體經驗,以及保羅針對「復活」的多元描述,並藉此論述保羅的復
活神學持續受到他在宣教過程中的各種禮儀或超越性身體經驗(包括洗禮、聖
靈充滿、喪葬儀式)之影響和塑造,進而有了神學上的發展和突破。具體而言,
本書指出保羅神學受身體經驗影響的兩大發展,分別是「復活當下的身體轉化」
以及「與基督身體聯合」,也就回應了學術界在此議題的長期辯論。

張楷弦博士
張楷弦於加拿大多倫多神學院(屬多倫多大學)攻讀新約,考獲哲學博士,之
後曾在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和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任教,目前於台灣神學研究
學院擔任新約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保羅神學、隱喻、希臘羅馬社會文化、以及
死海古卷。

2024年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之

Like Mount Zion: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ritical Spatiality in the Songs of
Ascents (《猶如錫安山》)
廖文彬著,Germany: Vandenhoeck & Ruprecht,2024

本專著提出了一個研究聖經文本的框架,前所未有地將概念隱喻理論應用在批
判性空間的研究上。為了證明此方法的實用性,作者將其應用於上行之詩(詩
篇120–134),特別將焦點放在錫安的主題上。他強調了這個主題的複雜和精
彩之處,其中一個亮點就是將錫安比喻為專屬於耶和華之農舍的概念。不僅如
此,詩篇集的語料一再提及與錫安相關歷史事件的空間敘事,例如亞述王西拿
基立對猶大的軍事行動以及所羅門聖殿的奉獻儀式。再者,作者的研究結果顯
示,將這組詩篇理解為朝聖者詩篇的傳統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相反的,他認為
這首詩集是流傳於被擄回歸後的猶大農業社區中的作品,目的是為了促進以錫
安為中心的團結。

廖文彬博士
廖文彬牧師是新加坡伯大尼播道堂的助理牧師,負責講道與教導事工。他擁有
牛津大學、阿伯丁大學和新加坡神學院所授予的神學學位。廖牧師不僅在新加
坡神學院教授講道學課程,也發表了許多關於聖經研究和實踐神學領域的著作
和學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