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於3月19日週六展開!

「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傳承周牧師生前用心做學問、戮力著述的意志與行動。此次神學講座基金會特別邀請到大家非常喜愛的胡維華老師、吳存仁牧師擔任我們的主講人。也照例於當天介紹「2021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優秀神學應用研究著作獎」得獎作品,並且公布「2021優良神學碩博士學位論文獎」得獎名單。

我們也將在講座當天發表周牧師《如此我信》名著重出,以及銷售去年我們將周牧師兩本經典巨著重新更名出版為《耶穌的生與死──從伯利恆到各各他》、《基督信仰入門》,兩本皆是周聯華牧師以他著名的撰寫風格,分別將耶穌的一生以及基督信仰12個核心主題介紹得淋漓盡致。

基金會也將於上述兩場講題結束後,特別安排邀請懷恩堂吳榮滁主任牧師與胡維華、吳存仁兩位講者做綜合討論,進行更深入多面向的探討。衷心期盼大家能在忙碌之中將3月19日禮拜六這天騰出來,一起和我們享受在神學的探索以及豐富的書香盛宴中!

周聯華牧師與二二八

如果問起現年六、七十歲以上的台灣人,即使不是基督徒,也有許多人對「周聯華」這三個字有些印象,因為在1975年蔣中正總統逝世、1988年蔣經國總統逝世時,都是由周聯華牧師主持喪禮。當年他在蔣中正追思禮拜上證道、引領出殯隊伍繞行國父紀念館,其言語及樣貌深深烙印於許多民眾心中。

擔任蔣家私人禮拜堂「凱歌堂」牧師數十年之久的周牧師,不免被標上「宮廷牧師」、「蔣家御用牧師」的稱號,但其實這都是牧師很不喜歡的,因為他認為自己也作別人的牧師、致力於許多其他工作、把自己奉獻給台灣,只不過媒體喜歡從這個切入點來宣傳罷了。

事實上,周聯華牧師雖然有上述身分,但是他並沒有加入國民黨,並堅持按照聖經講道,忠實地發揮牧者的功用,給予元首安慰、鼓勵及善意勉勵。也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周牧師自由地進行傳道工作、與各教派弟兄姊妹往來,特別是與長老教會相當親近,他認為無論講台語或華語、屬於哪一個黨派,大家都是主內弟兄姊妹。

正因為周聯華牧師的信念與立場如此「中立」,他雖然擁有許多跨宗派、不同政黨的好朋友,卻不可諱言成為兩面不討好的存在。例如當時長老會因其教派背景受到當權者誤解,使得接近他們並一起合辦百週年慶祝大會的周聯華牧師也成為被情治單位關切的對象,甚至進入被「列管」的黑名單之一,成為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資料出處《約瑟與他的兄弟們》翻攝自《民進週刊》

然而相對的,正因為他的工作親近蔣家,許多人也對周牧師有過不解。例如盧俊義牧師就曾問他:「周牧師,您到底是講什麼道給蔣家父子兩人聽,否則他們怎會在台灣殘害這麼多人的性命?我真的很難理解。」其實周牧師早就明白政府與社會應正視二二八的悲劇、照顧二二八的遺屬,才能逐步消弭那堵隔開的牆,但在他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在言語或文字上做出更多論述。不過也因為盧牧師這項提問,以及後來周牧師對二二八悲劇有更多了解,使他願意冒著牢獄之禍的風險,為二二八受難者做些事情,並與多人一同促成「二二八平安禮拜」的舉辦。牧師生前無論是透過回憶錄或公開談論,多次提到他認為主持這場平安禮拜,是他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這場1990年於懷恩堂舉辦的平安禮拜,匯聚了二二八遺屬、執政黨、反對黨及政府要員,包含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行政院長郝柏村、施明德、呂秀蓮等,並由長老會牧師翁修恭以華語證道、周牧師以台語證道。其實周牧師台語並不好,是特別請老師用羅馬拼音教他,還錄下老師念的講稿錄音不斷練習。這麼苦心用功的目的就是要傳達出族群融合的意義,試圖減少台灣人民因二二八產生的對立,他甚至站在「外省人」立場,向二二八受害的台灣同胞道歉!

周牧師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二二八平安禮拜」令他最感動的一剎那是在會後,郝柏村院長前去和二二八遺屬握手,而遺屬也願意伸出手來。不僅這個握手非常有意義,「二二八平安禮拜」結束後,許多報紙也刊載了這次平安禮拜的新聞,進而激起宗教界、學術界響應的漣漪,相信這次禮拜對於減少省籍情結與對立是相當關鍵性的工作。

作為一位傳道人,周牧師認為他在二二八事件上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對於敬愛牧師的人而言,他為了愛、真理與和平,甘冒風險扮演「和好使者」的精神,是我們最珍貴最雋永的好榜樣!

神學研究獎助受獎助者

2019神學研究獎助受獎助者

第二類申請博士班

姓名: 謝大立
學校/系所: 台灣神學院 神學研究部五年級博士班 (2019年)
論文題目(中文): 跨文化宣教視角下馬偕在台宣教的神學素描

2020神學研究獎助受獎助者

第二類申請博士班

姓名白德華(Christopher Payk)
學校/系所政治大學宗研所四年博士班 (2020年)
論文題目(中文)王明道:一位20世紀儒家基督徒的傳記再現
論文題目(英文)Wang Mingdao: A Biographical Reappraisal of a 20th Century Confucian-Christian

第二類申請碩士班

姓名:蔡沂蓁
學校/系所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二年級 (2020年)
論文題目(中文)潛存教會的本色語言:周聯華《易的神學》重構

周聯華牧師豐盛的書法世界

每年準備過農曆年的時候,懷恩堂總會在大廳擺上許多寫有漂亮書法字的春聯供大家索取,包含「主賜平安」、「福杯滿溢」、「上帝賜福萬象更新」、「主恩常臨神恩永在」、「春」、「福」等,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這只是一般過節的習俗;春聯只是隨便找人寫的,殊不知這些春聯可是出自周聯華牧師之手!

走進周牧師在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的辦公室,右手邊馬上印入眼簾的是一張放滿文房四寶紙筆墨硯、字帖以及厚厚一疊已經寫過的書法練習紙,原來牧師過去有個習慣,在每天早上八點開著他的小紅車抵達辦公室之後,一定要先坐在這裡親自磨墨、寫上一小時書法,才開始當天的工作。

牧師之所以會在四、五十歲那時開始學寫書法,起因於一段「誤解」,因為曾有人當著他的面說:「傳道人英文不好、中文也不好,一支毛筆對傳道人來講好像幾百斤重!」這句話讓關懷本土的他從此開始練習書法。後來教周牧師寫字的老師宗孝忱也開玩笑說:「中國和尚會書法不稀奇,而洋和尚裡,你倒是第一位!」從這段小故事可以看出,牧師一生透過身體力行來實踐信仰;致力於縮短人與文化的隔閡與疆界,讓信仰透過各種方式進到人的心裡與生活,就連寫書法也是他使用的途徑之一。

後來牧師熱愛並勤練書法的事已為人所知,不僅常有人跟他請教墨寶,牧師也主動題字贈送給朋友、機構。最難能可貴的是,牧師所題的字常是針對對方當時狀況與需求給予的鼓勵或讚美,令人非常感動並銘記在心,例如「如鷹展翅飛翔」、「重新啟航」、「燃燒自己,照亮老年人」、「主乃我之牧,所需無百憂。令我草上憩,引我澤畔游」等。在書寫媒材上牧師也不拘泥於白紙黑字,作家張曉風女士就曾準備一塊手掌大的石頭,請牧師在上面提了一首《上邪》可隨時放在掌中把玩。

此外牧師寫的書法包含各種字體,除了一般人較為熟悉的行書、隸書、小篆之外,他從90歲之後開始鑽研甲骨文,也喜歡用甲骨文寫聖經經文、文天祥正氣歌,當然也會用甲骨文寫字送給親朋好友,甚至進一步研究「甲骨文中的上帝觀與敬拜觀」原本還預備於97歲時出版成書呢!而多年前牧師曾進入監獄訪視死刑犯時,曾看見其中一人寫了隸書,於是便跟對方交流切磋寫法,甚至說要帶更多隸書字的作品給對方看。

除了私下贈予書法作品,其實有些場所的告示牌也出自周聯華牧師手筆,包括現在士林凱歌堂的門口匾額即為周牧師參考王羲之字寫成;東海大學音樂系系館入口處的「音樂學系」四個字也是周牧師所寫;他給自己書房取名「龜爬齋」並以甲骨文寫了一塊牌子,現存放於浸信會神學院的周聯華牧師紀念文物室。此外還有許多人用來作為靈修材料的《每日靈糧》,這四個字的題字也是周牧師的作品。

事實上不僅牧師寫了一手好字,阮郇瑤師母也熱衷於字畫,一天會花上數小時作畫,牧師師母兩人曾合出過一本《周聯華阮郇瑤書畫集》有文有圖相得益彰,現也展示於紀念文物室中;而牧師於2010年推出的《周聯華全集》最後一本《習字樂》即是他的書法作品集。

只要用心觀察,周牧師的足跡與關愛透過書法作品,現在仍存留在我們身邊,俯拾即是,令人追念再三!

周牧師在意的「本地化神學」

你對這世界上知名的牧師有什麼想像?是出口滿滿經文大道理,還是高不可攀的模樣?令人欣慰的是,在周聯華牧師身上卻找不到這兩樣影子。

更親近、更易懂的話語

熟識周牧師的親朋好友都知道,牧師說話很少出現基督教的「術語」,包括講道時與日常生活談話。因為牧師認為術語太多,會讓剛進來教會聽道的人聽不懂;他也認為傳福音時越淺顯越好,就像耶穌在世時,也用大家聽得懂的話來傳道。牧師這樣的信念,也與他生前努力推動的「本地化神學」有極大的關聯性。「本地化神學」簡單來說就是用當地、當時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分享與書寫信仰內容,這麼做不僅為了引起共鳴,更是要激發對方進一步了解信仰的興趣。

以講道來說,周牧師認為雖然基督信仰來自國外,但若一直講國外相關的事情與文化,恐怕讓聽眾無法下嚥,傳道人必須先了解現在聽眾生活面臨哪些問題,才能透過講道回應這些需要。例如牧師早年在眷村講道時,由於當時生活物資較為缺乏,當他分享到馬太福音第六章,耶穌告訴門徒不要操心吃什麼、穿什麼這個段落時,便能讓聽眾心有戚戚焉,深刻感受福音的甘甜。

更好入門的聖經經文

為了能持續以上述方法來傳道,那麼還是需要擁有符合這原則的聖經經文。民國八年出版的和合本聖經雖然雋永優美,但是距離現在的「白話」已有一段距離,即使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已慣用這些經文,但對於現在才要開始閱讀聖經的非信徒來說顯得較為拗口。因此周聯華牧師與其他翻譯委員積極推動減少宗教術語、滿足更多人需要的聖經譯本,並花上九年時間完成這版連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都能讀懂的「現代中文譯本」。

忠於聖經的原意

不過牧師強調,想要推廣貼近人的「本地化神學」並不代表能稀釋原本基督信仰與聖經訊息,而這也是最難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讓信仰訊息變得不純正、任意遷就。牧師以「訊息」、「我(基督徒)」、「他(傳遞福音的對象)」這三個因素來清楚分析本地化神學的核心精神:「我不能因為自己很好的本意,就把訊息囫圇吞棗地傳給他,他可能會聽不下去,甚至開始厭惡這段訊息,產生了反效果,但也不能曲解它、蒙蔽它、利用它來求我的好處。」

相反的應該是:「我在了解這段聖經時代背景後,先去了解耶穌為什麼說那句話、聽眾是誰?在忠於聖經訊息本身後,重新回到我此時此地環境,先讓自己體驗這段話對我的意義,同時儘量了解對話對象的狀態,再把這段訊息以他可以明白的方式傳播給他、使他感受與體會,進而獲得幫助。」

「本地化神學」來自每個小小的實際行動

雖然本地化神學很重要,也是一項大工程,但周牧師強調並非去期待一位信仰巨人寫出一套本地神學鉅著,或者領導這項運動;而是聚集一群看到本地化神學重要性的志同道合小兵,持續不斷地以這個精神發表一篇篇文章、一次次講道、一首首詩歌,涓滴成河讓更多本地人親近信仰、了解信仰,進而認識基督。而透過如此龜爬精神所付出的每個行動,都是促成本地化神學的功臣!

編按:由於牧師生前致力的本地化神學工作多姿多采,本篇文章只是一個起頭,日後我們將持續記錄更多牧師相關工作的點點滴滴,敬請持續關注我們的網站!

2021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

精彩片段請見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Youtube頻道:https://is.gd/dllBMk

多年前周聯華牧師曾計畫在100歲他3月生日時舉行佈道講座,不過牧師已於2016年回到天家,因此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決定由2020年起,固定於每年3月舉辦講座來紀念他,並且同時頒發「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以及「神學碩博士學位論文獎」以傳承牧師重視聖經、神學的積極態度;鼓勵有心的學者與傳道人認真研究;並讓這些文字與演說內容代代流傳,作為建造門徒的豐沛灌溉。

2021年講座主講者即為本次「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其中兩位獲獎者──孫寶玲老師、劉光啟老師,分別由「釋經」方法及「敘事」的角度,帶領聽眾以不同濾鏡來閱讀熟悉的聖經。此外我們很榮幸地於今年推出一本全新著作──《新歌樂未央─啟示錄講道集》這是將懷恩堂吳榮滁主任牧師的啟示錄講道集結成冊,盼望這份靈糧不僅能呼應周聯華牧師生前重視講道的精神,同時滋養更多眾教會弟兄姊妹們的屬靈生命。

2021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
日期:2021年3月20日(六)  
地點:懷恩堂樂民館

主辦單位:
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
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講員/ 講題:
「文學釋經對講道的啟發」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孫寶玲老師
「從奧爾特的敘事分析看約書亞記的爭戰敘事」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劉光啟老師

2020優秀神學研究著作獎
《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孫寶玲老師
《約書亞記反思─應許之地》劉光啟老師
《神聖的悲憫- 何西阿書研究及註釋》胡維華老師

2021年基金會出版新書
《新歌樂未央─啟示錄講道集》基督教浸信懷恩堂 吳榮滁主任牧師


留言紀念

寧波音樂家──老寧波周牧師親口傳授的笑話
宗世平

周牧師在上海土生土長,他的祖籍是浙江寧波的慈谿,所以他應該與民國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同鄉,用上海人的習慣説法,他們既是百分之一百的「老上海」又是正宗的「老寧波」。「老寧波」在上海比比皆是,少説也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之多。

寧波土話很有特點有音樂性,故上海人調侃寧波人稱他們為音樂家。「寧波音樂家」原是上海地方劇目,滑稽戲裡的一個段子,在上海流傳既久又廣。以下説的笑話則是周牧師親口傳授的:

江浙地區的人把洗米叫做「淘米」,洗米用的小竹簍叫做「米筲箕」。下面是甲乙兩個寧波女人之間的普通對話,用上海方言或國語讀起來來毫無可笑之處:
甲:蘭芳,蘭芳,米筲箕拿來。
乙:淘啥米? 淘啥米?
甲:淘秈米。淘秈米。
(上海地區常見的稻米有三種,按稻米糯性分,糯性最强的是糯米,糯性最不强的是秈米,夾在中間的叫做粳米。)

但若將上面這段小對話用寧波土話讀起來,音樂性大增,可用簡譜記錄如下:
甲:2(Rei) 4(Fa), 2(Rei) 4(Fa),3 (Mi)5(Solar)7(Ti)1(Do)2 (Rei) 。
乙:1 (Do)5(Sol)?1(Do)5(Sol)3 (Mi)?
甲:1 (Do)7(Ti)3(Mi)。1(Do)7(Ti) 3(Mi)。

周牧師離鄉幾十年,年近期頤,卻仍記得這個滑稽段子,向後輩小生和小輩校友談得津津有味,周老的活潑幽默之性格,以及他對家鄉上海的懷念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難忘的周牧師
鄭明鈴(1967-1971年懷恩堂教友)

看到書的扉頁中,是我唸大學時就近在懷恩堂聚會的周聯華牧師題辭,不禁又走入時光隧道。記得大約是我大學畢業返鄉教書的第三年,周牧師應邀來屏東主領各教會聯合培靈會,我跟外子同往,會後連袂趨前問候,好記性的他,不但記得我,還欣然在我當場買的他的著作「清心細語」上題辭。

記得大一初進懷恩堂,我對久仰大名的周牧師的第一印象是:溫文儒雅、平易近人、幽默風趣、因為懷恩堂主日連續有好幾堂禮拜,所以他的講道短小精湛,但旁徴博引,深入淺出,很是扎心!難怪老蔣總統聚會的凱歌堂,定期必請他主講。

周牧師不但藉講道勉勵我們,私下跟他接觸,他總會分享金玉良言,讓我們深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比方跟學理工的,他會鼓勵,閒暇時也要攝獵些文史書籍,以拓展視野。

聽說他覺得一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1990年大力促成在懷恩堂舉辦的平安禮拜,計有二二八遺屬、執政黨、反對黨及政府要員參加,由長老會牧師翁修恭以華語證道、周牧師以台語證道;其實周牧師並不諳台語,他特別請老師用羅馬拼音教他,並錄下老師念的講稿錄音,自己不斷練習,如此用心良苦,只為傳達族群融合,試圖減少台灣人民因二二八產生的對立。

他認為基督徒不該躲在象牙塔裡,而要伸出觸角,積極入世,發揮影響力,所以不但鼓勵我們多去關心弱勢團體,還親自帶隊,有次我們去監獄探望,獄方安排傳福音聚會,我們獻詩後,周牧師短講,他說:「我們雖然沒有干犯刑法,但跟上帝真善美的標準相比,我們都有罪,因為我們會恨人、貪心、說謊、嫉妒、、等,所以我們都是罪人。」無形之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到孤兒院,他也告訴孩子們:「你們雖然失去地上的父母,但我們都有天父愛我們,有任何需要,只要懇求天父,祂必垂聽。」他帶我們去樂生療養院,探望麻瘋病人,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聖經中,紀錄這麼多耶穌醫治麻瘋病人的故事,因為得了這種病,的確生不如死,提醒我們更應怎樣惜福!

更令人感動的是,他一生不光是講道,並且積極行道,所以放下懷恩堂的牧會工作後,仍然退而不休,加入世界展望會的服事,直到他過世前共27年的「飢餓三十」從未間斷參與,並徹底堅守禁食30小時的規定,成為參加屆數最多的紀錄保持者!不僅如此,他曾多次前往台灣偏鄉、大陸西北、非洲、南美,帶領展望會服務國內外的貧窮家庭與因戰火而受到摧殘的兒童。

他九六高齡傳出因心臟病去世的消息時,我耳畔立刻響起那句話:「美好的仗已經打過,當跑的路已經跑盡,當守的道已經守住。」嗟乎!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宿昔。

服事最小的肢體──紀念周聯華牧師
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慈美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九章36節
「耶穌對那女人說: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回去吧!」路加福音 7:50

周牧師對晚輩的鼓勵

我 1989 年開始參加「曠野社」每個月一次的讀書會,周牧師也曾帶領大家一起閱讀幾本重要的神學作品,受益匪淺,因而認識周牧師。之後,也因周牧師的推薦,參與「世界展望會」董事會。特別的是,有一段時間,我必需經常跟周牧師一起到香港開會,推展討論展望會東亞地區的事工。當時是從松山機場搭機,參加香港的會議之後,當天返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去香港開會,我家和松山機場之間的交通,都是由周牧師親自開車接送。我對這位長輩的獨立行事風格和俯就卑微晚輩的作風,留下深刻印象。

「生態關懷者協會」(TESA) 在 1998 年 6 月 21 日以舉辦「懺悔禮拜」的方式正式成立,我們邀請周牧師和展望會會長一起參加成立大會,他們不但欣然接受邀請,並送給我們祝賀的花籃,讓我們深受激勵。聚會中,周牧師首先帶領全體與會貴賓在上帝面前懺悔禱告,並決志成為上帝的好管家,醫治受傷的人群和大地,使萬物更新,回復受造界的完整。長老會總幹事羅榮光牧師以「尊重大地的生命」為題證道;天主教耶穌會谷寒松神父則勉勵我們這個正式立案的 NGO 能夠積極從文化、宗教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生態環境的教育。

我對周牧師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在一次對話中他所給我的鼓勵。當我非常心虛的跟他說,由於自己全職帶四個稚齡兒女,家務繁重,因此,平時只能利用非常零碎的時間讀書,不能好好的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專心讀書。沒想到,周牧師居然跟我說:「我也是都只能利用零碎時間讀書,有誰那麼好命能夠有完整的時間讀書?」哇!我的自卑感頓時消失了!因為,更早之前,我曾經邀請幾位在神學院任教的老師到我家餐聚,有位女老師一進我家,看到四個小孩在客廳蹦蹦跳跳,忍不住對我說:「妳一定沒有時間讀書!」周牧師對利用職權零碎時間閱讀的肯定,成為我日後即使家務再忙,都能夠繼續閱讀的最佳鼓勵。

以舉辦「生態靈修教育營」紀念主的僕人

2月9日懷恩堂主日禮拜,吳榮滁牧師以「認識施恩主,常存感恩心」為題證道,且在教會事工報告時,特別鼓勵會友參加 3月7日周聯華牧師百歲誕辰紀念活動。我坐在會眾席中,和大家一起用心聆聽吳牧師的證道,思潮起伏 —- 腦中浮現周牧師曾經對生態關懷者協會這個在教會界少有人知的小團體的支持和鼓勵,感覺就像福音書中那個被輕視的婦女,因著信心,得到主所賜豐富的恩典和祝福。

在協會進入第 22 年、又逢全球各地環保團體慶祝地球日 50 週年、還有武漢病毒疫情擴散的不確定性引發的恐慌之際,我們將會邀請《耶穌的環保學》(Planet Wise — Dare to Care for God’s World )作者布克雷(Dave Bookless)牧師於今年「金秋地球日」 前後第三度來台 ,舉辦「生態靈修教育營」,希望能夠透過回到聖經、回到受造界、回到自己的鄉土、回到居家的日常安舒健康,在芬芳的泥土上建立豐盛美麗的台灣文化,讓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Take the bible’s teaching on creation seriously!
正視聖經有關受造界的教導
Adapt our lifestyles to live simply and sustainably!
調整生活轉向輕盈永續方式
Inform ourselves on science and ecology!
認真學習相關科學技術新知
Witness – use creation care in evangelism!
傳福音內容涵蓋關顧受造界
Act alongside others in projects & campaigns !
投入其他人的計劃和運動中
Nurture disciples of Jesus – the Lord of Creation!
培育關愛受造界的耶穌門徒

布克雷(Dave Bookless)
2015/11/20-22 台北講座於懷恩堂樂民館

我的牧師
周焙初

有人說周聯華博士是總統的牧師。這話我要抗議。周牧師不是總統的牧師。他是我的牧師!

我是在高二(1966年)到懷恩堂,1967年受浸,1973年離開懷恩堂到美國唸研究所。我比較內向,很少會主動跟人交談。更不會去跟牧師搭訕。常常都是獨來獨往。雖然每主日上教堂,參加晨星和三常助道會,加入青年和成人詩班,也參與學生會,我卻很少有跟周牧師單獨交往的時候。都是在大堂下 或在詩班席上聽他講道,在小組聚會或課席中聽他的教導,也在旁邊看到他的一舉一動。他的熱心待人,溫和的態度,他的幽默感,認真敬事的精神,斷然解決問題的智慧,他做事像精力十足的小孩一樣興奮的熱情,都很讓我敬佩。

可是我在懷恩堂的時候,一直都不知道周牧師在抗日時期精彩的故事,不知他為台灣長老會所做的犧牲,更不知他被國民黨警備總部列在黑名單上。也很久以後才知道周牧師在蔣總統面前講道。對我來説,周牧師並不是個大明星或一個英雄人物。他只是一位我敬愛的牧師。在懷恩堂的日子,我只記得他有兩次私下跟我說話。第一次是在高中。我右手搭著樓梯扶手從二樓走下來,忽然看到一位老伯母從樓梯下走到我面前,我愣住了,站在她面前發呆。結果她繞過我身邊走上樓。周牧師正好在旁邊,他就走過來 彎下腰在我耳邊説,「她是長輩,應該是你讓她。怎麼反而是她讓你呢?」另一次是我在台上練習講道,我在黑板上寫了「耶蘇」。聚完會之後,他走到我面前 輕聲對我説,「你寫的是蘇聯的蘇啊!」兩次他都沒有用責備的語氣,而是直接指出我的過錯,提醒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五年對一個正在成長的年輕人是段很長的時間。在這時候,一位老師日進日出的言教和身教,對正在 成形的學生身上會有終生的影響。周牧師是個飛騰思想的學者和神學家。他也啟發我們自由思想的潛能。他不把我們從一個模型裏壓出來,變成一個「典型」的基督徒。而是讓我們漸漸的立下深根,成長成形。他不用烙印把「基督徒」燒在我們的頭額上,讓別人從我們的外表或舌頭來認定我們是基督徒。而是要我們以思想,言語,和行為來反影我們的信仰。在這成長過程中,他給我們指南針,允許我們自己摸索,尋找道路。而不是用韁繩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但他卻隨時看著我們。當我們走得太偏要進入險區的時候,他就會向我們招手。學生會的籌劃,表演節目的安排,劇本的編寫,刊物的出版,周牧師都放手讓我們自己去做。他從來不用科學或理智來解釋上帝,可是也不否認科學和理智的價值。他告訴我們傳播基督的靈糧當然是信徒的本份,但是無條件的供給米飯給需要的人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他給我的影響是長期耳濡目染的結果。這影響之深厚是我年過七十,對自己一生審查回印的時後才真正體會到。我的思想,價值觀,待人處事的原則,和事業的發展,都可看到周牧師的微影。同時也感到羞愧,沒有活出牧師給我的教導。周牧師給我們的教導不是出於教條,而是出於真理的深源和人性。他用簡單清楚 近人的人話,說出上帝奧妙的道和耶穌對信徒的期望。述說得這麼自然合理,我總是天真的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這麽想,至少應該是所有的基督徒。以後我才明白並不是如此。

周牧師給我最深刻的教導是兩件事:1)寬容,包容,和容納(雖然那時我還沒聽過「唯愛觀」這名詞),2) 教會可用中國傳統的文化民情來崇拜或辦理婚喪禮儀(雖然那時我也沒聽過「本土化」這個名詞)。有一次周牧師在小組討論的時候問我們,「什麼是異端?」然後他就用諷刺的口氣回答說,「凡是跟我不一樣的就是異端!」他在黑板上列出基督徒的統計數字。說那時侯在台灣所有的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只有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各教派應該合作,而不要彼此反對。

另外一件給我深刻印象的事是周牧師在一個小組聚會中講到使徒行傳17:22-23。牧師說,當保羅看到雅典人敬拜「未識之神」,他並沒責怪他們拜偶像。反而說 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祂是誰。這句話給我的衝擊就像一棒打在我的頭上,讓我對很多事的看法都改變了。後來我到美國佛州大學求學,參加了一個中文查經班。有兩次分組查經的時後我就用這兩件周牧師的教導興奮的跟大家分享。可是分享的時候氣氛好像有點怪怪。沒人點頭說阿門,有些人低頭無語,有些人大眼瞪著我看。還好大家都很客氣,沒指怪我是異端。我這才知道我是多麼幸運,很早就有一位好老師引導我,讓我了解最基本又最深妙的上帝之道和人道。

後記:在懷恩堂籌造新堂之前,周牧師說要到甘城(Gainesville, FL)來看我和我太太萍嚴。我自從離開台灣之後一直沒跟周牧師聯繫過,也沒關注懷恩堂或台灣教會的發展。聽到牧師要到這小鎮來看我們,真是受寵若驚。他這次出門是到美國各地探訪懷恩堂老教友,向大家解釋為什麼要把我們最懷念的美麗西式教堂拆掉,重建新堂。他的行程一定排得很緊密。那時候正好是甘城中文查經班歡迎新入校的中國學生。我不知道牧師前站從哪裡來,或下站要到哪裡去,就「邀請」他來為我們的迎新晚會證道。他就一口答應了。當晚他跟新生們一起用餐後,給了一個簡短精彩的致詞。他沒給我們一大套佈道的講章,而是誠懇的給新生們祝賀與勉勵。給他們在美國學習和生活上實際的指點和勸告。最後歡迎他們來繼續參加查經班,多瞭解基督信仰。令我很吃驚的是牧師在致詞的時候,居然提到我們學校最熱門的足球運動和我們的校徽動物(鱷魚)。在這種迎新的場合,周牧師一定參加過無數次的。他可以閉著眼睛隨時重複一篇。可是他在來我們這小地方之前,還花時間做些研究,多瞭解當地情俗。可見牧師不論大小事件都盡力敬事的去做。

聚會前一天他在寒舍過夜。安定之後 他就從箱子裏拿出一個新堂的模型,耐心的給我們解釋為什麼要蓋新堂。然後他又拿出一疊詩本,是陸頌熙老師編的「頌主曲選」詩班合唱樂譜全集,還有我最喜歡的聖誕組曲「和平之君」,加上「萬王之王的城」,都是陸老師編著的。我真是感激得說不出話來。因爲陸老師曾訓練我們指揮詩班,讓我有機會指揮青年詩班和兒童詩班。周牧師到各處旅行,還遠道拎著這麼多寶貴的詩本給我。實在感激不盡。幾十年來我斷續的指揮甘城華人教會詩班,都會用到這些詩集。

謝謝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