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脫胎換骨的門徒〉將失去親人的悲傷轉為家庭的喜樂
——讀周牧師新書《耶穌的生與死》第12章
作者:李瑞娟
這兩年疫情期間,許多家庭面對生離死別的痛楚。
我也不例外。兩個月前,我的公公離世了。難掩悲痛的心情,帶領家人在病床旁,對氣若游絲的公公做了一次珍重再見,「爸,做了您20年的媳婦,謝謝您。」女兒也對阿公說,「阿公,謝謝你,我國小放學都載我回家。」隔天凌晨,他呼吸中止。我們把握了最寶貴的時間,他聽到我們對他的感謝,他也因我們的話而微笑,美好的關係不因死亡而終止,反覺溫馨而延續對他的感謝。
時間過得很快。告別式後,我們必須面臨一個問題:「婆婆獨居。」雖然婆婆個性獨立,街坊鄰居也多是獨居老人,但是為婆婆禱告時,我心裡總是不由自主會難過,甚至痛哭流涕、傷心不止——最高紀錄是擤了8張衛生紙。
「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還是搬到我們社區,上下樓層,不要合住?」家庭關係,尤其是婆媳問題,總要一開始就謹慎。婆婆不是物品,是人,基督徒最重要的在世上的團契關係,活出信仰的美好才能傳揚福音。於是我問了許多親友的意見,發覺身邊有許多人已經面臨這樣的問題了,尤其兩年後當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國家時,這個問題更是不可避免。
就在我猶疑不定、處在十字路口,無法決定如何做時,我看到《耶穌的生與死:從伯利恆到各各他》第十二章,周牧師在第一行就寫了這句話:
「耶穌釘十字架以後,門徒們的失望、灰心和手足無措是可以想像的。」
我,邊看、邊掉淚。
覺得,周牧師怎麼能這麼理解一個人的心情?自從公公過世後,家裡籠罩了非常悲傷的氣氛,如果用畫來形容,我會說這是一幅黑白畫,沒有色彩,冰冷的寒冬,冷風瑟瑟的吹,家中像結了冰一樣。重要的是,先生無力、婆婆無力、我也無力,孩子看到我們大人這樣的心情,也不禁無力。
周牧師模擬耶穌,寫下耶穌成為現代人後他對多馬說的口吻:「上一次我來看你的時候,你不在,所以你不信我的復活,剛才你不是說要親自摸我的傷痕嗎?好吧,你就來摸吧!」於是多馬用手指去戳復活的耶穌。書中那幅卡拉瓦喬的彩色名畫,多馬的表情讓我的腦海中立時閃過一個熟悉的畫面:不信主的婆婆曾經對我說:「除非我兒子的病好了,否則我不會信耶穌!」這兩個畫面在我腦海中交織,我立時知道,多疑的多馬就是我,我因為懷疑和害怕,以致遲遲不敢決定,婆婆要不要納入我未來生活計劃中。因此我煩惱、我畏懼、我猶疑。
隔天早上,我就做了一個決定,把婆婆的生活納入我的未來計畫中。
做了這個重大的決定後,好像放下心中石頭般,不再害怕是否會因這個決定而打壞我們婆媳的關係了,也不再害怕這個決定是否會讓我負擔更重?但我深知,周牧師在書中說的,「他們從困惑變成清楚,從軟弱變成剛強,從失望變成充滿著活力和希望的。這一群無所適從的普通平民,忽然變成了有目的、有使命感、一群新興信仰的領袖。他們失掉了一位朝夕相處的老師,卻得到了一位無時不在的上帝的兒子。」
是的,我們家雖然失去了一位親人,但是看完這一章,我相信,我做的決定會蒙上帝的喜悅,雖然前方的路困難重重、挑戰很大!但奇妙的是,突然看到約翰福音: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
願所有希望家庭關係美好的人都來讀周牧師這本新書,不管您遇到甚麼問題,我相信會在本書的某一章,您會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