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李瑞娟
民國六十二年,那年王龍雄的大兒子才3歲,從三樓摔下,連醫生都宣布放棄,當時任職台塑企業主管的他,到銀行提領出所有的錢、班也不上了,脫下身上的西裝,在醫院,顫抖的抱著僅剩下微弱脈搏的大兒子,全心仰望主的憐憫與恩典,歷經三個日夜,眾人不停歇為孩子禱告,「第4天,兒子醒過來,可以下床走路,第6天,我們就出院了!」從那天起,王哥向上帝禱告說,要把餘生都奉獻給祂。
王龍雄從手機中看著大兒子的照片,父子倆有相同的神情,溫文儒雅、英俊挺拔,講到在《為此而活》一書中提到的,「發生事情的那段期間,我太太王怡文的報社主管就是余夢燕女士,在她的帶領下,我們進到懷恩堂,才認識周聯華牧師。」現年80歲的王哥,回顧在他此後的人生路上,非常慶幸認識周爸,有這樣一位良牧陪伴他走過「三明治」(註)時期的天路歷程。
王哥從一個小手提紙袋中,拿出和周牧師及同工們的大合照,還有保存得很好的教會資料,「這是民國八十三年的同工名單、這是八十五年的名單、八八、八九、九十年等等事工。」財務、財務、人事組副主席,管理財務的人,品行必定是非常良好的,我想,但他對這些恭維,謙卑地不承認。
跟隨周牧師四十餘年,這七年來的心情是如何?他想了一下:「像是失去一個良師益友。」
作一個牧師,是沒有朋友的
「但其實周牧師有說過,作一個牧師是沒有朋友的。他說,牧師只有會友,沒有朋友。」此話怎說?周牧師認為,牧師跟會友,只有牧羊人和羊的關係,因為羊是被牧羊人保護的,要捨命去看護的。」王哥問我,妳會為朋友犧牲生命嗎?我老實回答說不會。他說,「對,所以周牧師說的話也正是這個意思,他把會友當成羊來保護,而不是一般的朋友關係,」王哥停了一下,「周牧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很簡單扼要,但是我們之後思想他的話,想得深一點,才知道他的中心思想是甚麼。」
王哥舉例,許多人在人生旅途會面臨到作人處事的挑戰:「一個人有過犯,你是在大庭廣眾下責備他、還是讓他在心裡有真正的悔改比較好?」王哥強調,唯有靠著基督信仰才能夠解決一切,「青年也面臨很多壓力,但周牧師教導人的時候,絕不會引用聖經經文來責備人,」王哥更深深感念跟隨周牧師四十餘年,周牧師對待他的態度,讓他感覺自己是個「人」——這是一種牧者風範、也是我們把基督信仰行出來的具體行動。
後記:五句良言
那天中午我跟王哥約1點採訪,但我遲到了。一路上,我想起周牧師在書中的教導「不要遲到」。守時是基本的禮貌,也是周牧師最重視的事情,而我居然遲到了!我趕緊回報王哥,心中深感抱歉。王哥沒有責罵我,讓我心裡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虧欠。
一年多來,我「寫」了那麼多篇口述文章,「聽」到周牧師的為人與他的教導,從書上「看」到周牧師的思想,可以說是在學問上好像很了解周牧師,但我卻在這次採訪遲到了。
「跟人約定,不能delay。」
「發薪水,要準時;就像交貨,也要準時。準時,讓人心安。」
「聽了道,要行出來。」
「禱告,要調整。」
「過去的事情要檢討,不要後悔,要往前看。」
以上五句良言,是一位智者說的話,我的工作是採訪及撰寫,我自己聽周牧師講的要比別人多,我看周牧師的書要比別人多,但卻連守時這件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到,那我不成了保羅說的「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林前十三1)是一個只會寫而做不出來的虛假基督徒?
透過反省,我們修正,我遲到是事實,但身為基督徒,我們不要後悔,我們往前看並且修正。就像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做過一些不堪的事,一些不討神喜悅的事,但套一句王哥說的,「如果家裡有事,就看出兩種人,一種是有基督信仰的人,他會有平安,另一種是沒有基督信仰的人,他沒有平安。」
周牧師用牧者的關懷與行動,澆灌了許多懷恩堂的會友,如今這些被周牧師關懷過的會友,像王哥,仍承續著周牧師的使命,不斷往前,帶領年輕的信仰小輩同奔天路,「王哥,謝謝您!」相信這也是許多懷恩人對王哥多年來的服事沒機會當面說出的感謝。
註:三明治,意指上有年邁父母需要照護,下有自己的兒女需要照料的家庭生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