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恩堂先做學生工作,然後發展成全教會的事工——丁費宗清憶周牧師

綜合報導/李瑞娟

15歲就在懷恩堂聚會,一直跟著周牧師的丁費宗清於2023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致詞時說道,當基金會同工美玉邀請她時,她很高興地答應了,「其實當時我沒有很睡醒,只覺得可以為周牧師做一點事情,但是等我頭腦稍微清楚一點,才想到『這怎麼行呢?因為這是那麼嚴肅的一個講台』,我要怎麼來介紹周牧師呢?」於是在這樣的心情下,丁費宗清最後決定「用照片請他自己跟各位講」有關周牧師在懷恩堂的學生事工。

丁費宗清從1953年12月27日懷恩堂成立、一棟日本式的房子泛黃老照片開始說起,提到三位宣教士李夏蘭(Ola Lee)、高樂民(Inabelle Coleman)和吳友芬(Josephine Ward)的宣教,當時拍照的地點就是她們在和平東路上的住家後院。在她們的努力下,隔年6月5日成立懷恩堂——一棟美南英國殖民時代建築的尖頂教堂,也就是現今懷恩堂的舊堂。

丁費宗清繼續介紹周牧師及周師母,提到他們夫妻同工的點滴,並緬懷周師母在女傳道會裡的事奉,「到現在,女傳道會的姊妹還會常常講起周師母帶她們去探訪所有的弟兄姊妹,有時候會去監獄去服事在監的人。」以及女傳道會的詩班、陸頌熙老師及她身上穿的白旗袍。

透過老照片,懷恩人的回憶一點一滴被勾起:周牧師的「Sunday Best」服裝、畢業禮拜、打球、老的學生中心、羽球場、坐船、泛舟,螢幕繼續播放。

一艘船上坐著學生的黑白照片裡,丁費宗清回憶道:「這是我們跟周牧師出遊。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周牧師坐在船的當中。他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大事,他一定來,不是好玩,他是來照顧我們。所以他坐的位置,總是在一個搆得到每個人的地方。」船靠了岸,學生們一個一個走下船,「背對在那裡、有個穿白襯衫的就是周牧師,他站在那些石頭的旁邊,看著大家從船上下來。」

照片轉到下一張,是學生會迎新,「大家都很開心,這是我爸爸、我媽媽,」丁費宗清如數家珍一一介紹照片中的長輩,「他們也覺得很高興,所以每個人拿了根棒棒糖照了個相。」現場響起哄然大笑,連丁費宗清也因這些美好的回憶而笑開懷。

「周牧師常常說,他是做學生工作的,所以他第一個要緊的事情是照顧好學生。女傳道會是師母照顧的,弟兄會呢,周牧師說,『就委屈他們了。』但如果弟兄照顧別人,覺得很舒服,那心態一定是像家長有責任感。弟兄會、女傳道會的態度都是『孩子們要甚麼,就是給他們甚麼』,所以周牧師是這樣子看他的工作的。」

「這一張照片是一個迎新會,在老堂的後面。老堂後面是用來做幼稚園一個玩耍的地方,學生會就在那裡作迎新會的場地。晚上,牧師來講一點話,我們好像很正襟危坐,但真正迎新會開始,節目做得非常精彩!」丁費宗清說,「周牧師對學生是放任的,你要怎麼做都可以,如果有事情是他負責。那幾年,他們都會矇起一個很大的、白的被單,在後面打著光做皮影戲,很多醫學院的學生就演蒙古大夫,拿了個鋸子給人鋸骨頭,或者拿著大刀開刀,做出各種各樣的聲音,然後前面的學生就笑得不得了,大家很開心!」

時間繼續前進,包括東海冬令營、1962年在學生中心四個大學生合影、殷張蘭熙的英詩欣賞課,「王文興曾說,他當年對英詩的欣賞,就是從懷恩堂英詩班培養出來的。」丁費宗清認為,懷恩堂當年做的是比較很特別的學生工作,「像周牧師為學生舉辦的宗教信仰座談會,他請的是個個不同信仰的主教、或是其他的人,來給學生講不同的題目,甚至有神與佛這樣子的題目,所以當年周牧師是把最深的東西給年輕人講,可是用最淺的道理講他的道。」

在一張有著大樹、學生群和周牧師的彩色照片裡,「靠著大樹後面的那位是梁明財牧師,他目前在香港的九龍浸信會服事,不久前我們還去香港看過他。很多周牧師的孩子都在外面,在教會裡服事或者是成為傳道人,」丁費宗清感嘆:「做學生工作最傷心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會長大、孩子會畢業,你訓練好的同工,到那時候,他就要離開你了,可是周牧師就覺得說,既然他們在外面都能夠表現得那麼好,所以他也就覺得這樣也是很好。」

繼續看到一張有著旋轉樓梯的雋永合照,「這是在老的學生中心,二樓上面有一個禱告室,我還記得學生中心要開始的頭一天,我們還努力的在縫禱告室的簾子。周牧師說,他在協和神學院的時候,他覺得得到很多靈性上的幫助,那懷恩堂的學生中心的禱告室和模式,就完全是根據協和神學院看到來改的。」

「周牧師非常重視音樂,懷恩堂的復活節、聖誕節崇拜也是他非常看重的,每次做任何事之前都帶著我們學生演習。所有的詩班都有很好的指揮,所以在這兩個大的節日之前,詩班會唱有一點程度的音樂,也老早就來練習。所有的會眾也知道,到那一天有長的聖樂崇拜,他們也會早早地期盼,邀請很多朋友來。到那天,招待也會準備很多的椅子,因為很多人來會坐不下,到時候要加椅子。」

「周牧師說,從會眾的期盼、詩班的準備到整個演出,大家覺得非常完美的結束,這是一個屬於教會的團結成果,就是大家一起支持做一件事情。這是除了他帶學生會,他帶教會的另外一個方式,也就是周牧師從音樂崇拜結合大家,有向心力、一起做一件事情,完成大家的期盼。」

最後,丁費宗清以一句話做結束:「很抱歉,我沒有很多的可以講,可是我希望大家還喜歡。」步下講台,時間剛剛好20分鐘,不愧是周牧師的學生。

丁費宗清用照片說明周牧師的學生工作及點滴,會後也應記者要求,錄一小段影片,從影片中,我們真的能夠更近距離感受到她對周牧師的感激與懷念。(註)她說:「每一週的講道,周牧師其實都是深入淺出,很容易懂。非常親切,可是他很嚴守他的信仰,不會隨便講,一定都是講聖經。然後,當你聽了他的講道的時候,其實你就心很安。每一次都可以從講道當中得到一些他希望你可以得到的東西。他說,他就是用講道來牧養懷恩堂的會友,這是他花的最多的功夫。所以懷恩堂的會友每個禮拜聽得到他的講道,心裡都覺得很踏實,沒有被忽略,時時被上帝照顧著。」

「也因為每一天我們在生活中都會碰到不同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心裡都會有一些疑問,可是在周牧師一個講道中,上帝就讓你聽到你的需要,那我們就會覺得,喔,這樣子我也不需要太擔心,樣樣事情有上帝來照顧著我們,我們可以倚靠祂。」

註:

會後專訪丁費宗清 https://youtu.be/Xfw-OMCspgYhttps://youtu.be/uzcHs2zwjPQ,丁費宗清於講座全程實況影片https://youtu.be/1pNflzeEv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