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明牧師深受周牧師激勵 五十年行公義好憐憫

關心香港政治情勢的朋友,聽到「朱耀明牧師」可能有點印象,因為他就是2013年佔中運動中,人稱「佔中三子」其中一位。3月27日朱耀明牧師與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共同發佈「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信念書,呼籲中共政府兑現對香港的承諾,應在香港實施真普選,勿限制香港人選擇行政長官的權利,否則他們將發起公民非暴力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而這次的行動更進一步造就了舉世知名的2014年「雨傘革命」。

於神學院結識周聯華牧師 成為一生重要的良師益友

「當年在台灣念神學院,放暑假時周聯華牧師要我讀四本書,包含《甘地傳》、《史懷哲傳》、潘霍華的《獄中書簡》以及《貝多芬傳》對我影響很深。其中《甘地傳》寫到甘地懷抱和平、非暴力的精神,更成為我發起佔中運動的核心精神。其實不僅甘地主張非暴力和平,周牧師自己也是,他一生受到多種誣衊攻擊,卻選擇默默忍受,堅信愛才是最大的力量。」

朱耀明牧師於1969年至1972年於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求學,修習了非常多周聯華牧師的課。周牧師除了勉勵他要做好教會工作,也要用心關心社區,因為在社區裡有許多不公義的事。「周牧師一生不去討好人,只要他認為應該做的,總是堅持做下去,不重視別人的評價與攻擊。」師生情誼相當深厚的他們,當1972年朱牧師畢業後結婚時,周牧師甚至為他與師母梁吳秀女士籌備婚禮大小事、做他們的證婚人。

謹記周牧師勉勵 落實社區關懷

朱牧師從數十年前就以行動關注社會公義的工作,他在《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省思》書中寫到自己事奉時一段往事:「我的教會坐落在香港柴灣區,七十年代柴灣還是個非常落後的地區,只有一條通往中環的巴士線,堵車時要花上三、四個小時才能抵達中環,醫療和房屋也發展得相當緩慢,因此居民開始找我幫他們處理生活中種種困難。」其中有個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件是,當地地鐵要興建時,有位小販的攤位被圍起來無法做生意,當時這位小販去找了某位牧師,那位牧師指引他來找朱耀明牧師,因此朱牧師便帶他去向政府投訴,最後順利得到解決!甚至也有人從電話簿找到朱牧師請他協助處理後事。有人好奇問朱牧師這是他的會友嗎?「我說不是,但他是個人。」

朱牧師積極探訪社區中一些基層勞工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工作環境,也進一步處理柴灣居民面臨的醫療問題。「當時柴灣所在的東區沒有醫院,眼看東區人越來越多,政府說要蓋卻一直沒有下文,柴灣居民每次有病痛都得遠赴中西區醫院求診。當時仍是中大三年級生的陳健民(也是後來的佔中三子之一)收集了柴灣工廠區工傷數字、入院前死亡數等,發現東區居民入院前死亡比例的確較其他地區高。這些資料進一步讓當時媒體願意廣泛報導,更使朱耀明牧師與其他社區人士得以更積極地向港府爭取於東區興建醫院。

遇到兩難處境的抉擇 思考WWJD耶穌怎麼做

「當時有記者要訪問我關於這件事的訴求,但我有些猶豫也很擔心會被政府視為壓力團體,因為我那時正要向政府申請土地蓋禮拜堂,擔心因此受波及。」朱耀明牧師苦笑說,當時就有許多基督徒稱他為「浸信會搞事牧師」。「當時我對會友怎麼看我感到很不安,但當我沉靜下來自問:耶穌若碰到這件事會怎麼處理?這麼一想我就很清楚了!我不應懼怕政府,更不應活在別人眼光裡,也絕不能因為政治壓力離開我的社區朋友!就像當時周牧師碰到倒周運動,有些人要他不准跟天主教、長老會往來,但是周牧師堅持這他們都是弟兄姊妹,不能因為要當神學院院長而限制他的交友,如果要選擇,他寧願選擇朋友!」

朱耀明牧師感念地說,這些都是周聯華牧師對他的影響,周牧師做了許多基層佈道工作,包含世界展望會的人道關懷,他也跟隨周牧師的腳步,做許多吸毒者扶助、窮人安葬服務,他認為這些都是他做得到的。1991年華東水災,朱牧師便戮力投身賑災行動,而後更與參與賑災另幾位發起人一起成立一個以賑災、扶貧、醫療、教育為宗旨的非營利慈善組織──天鄰基金會,朱師母梁吳秀女士也投身其中協助中國鄉鎮醫療建置、救災扶貧工作迄今三十年。「正如同周牧師當初對我的勸勉:不單要做好教會,也要在社會中促進愛與和平。因此當有人問我:1997年後你的角色如何?我回答說:傳道人沒有角色,我們永遠是上帝的僕人,不是我喜歡做什麼才去做,而是我不喜歡的也要去做,才能促進社會的公義與民主。」

周牧師的影響至深 從學習、生活到品格

談起周牧師對自己的影響,朱牧師千言萬語述說不盡,除了上述對個人生命、信仰事奉的重大影響,還有不少有滋有味的小故事值得反覆咀嚼。「當時我剛從香港到台灣這個陌生地讀神學院,許多事不知怎麼做比較好,因此當我上周牧師的課時對他的親和力印象特別深刻!當時我已經知道他的背景與經歷,所以對他很尊敬,沒想到他是一個如此謙虛、有耐心、有同理心的牧者,他的溫暖讓我不那麼孤單。

「第一次上新約符類福音時,周牧師點名要我用華語念馬太福音,當下我呆住了,因為初到台灣,我連溝通都有困難更何況要用華語讀聖經?我當下不知該怎麼辦並且用眼神向周牧師求助,這時他鼓勵我儘管念出來,不會就學,他會教我,因為來學校就是要來學的!聽到他說的這段話對我來說是極大的鼓勵,擁有這份勇氣為我未來學習帶來很大的力量。」

不僅在課堂上,周牧師對於遠從香港而來的朱牧師也非常關照,有時還會邀請他到家裡吃飯,也會給他一些人生指引。「有次我在看一本書《如何結交朋友》周牧師一看到就對我說:交朋友不是照著書交,你要先具備誠實與仁愛的特質。」在牧會上,周聯華牧師無異是他最佳榜樣。「周牧師提醒我,在講台上是傳達上帝的話,不要講太多自己的見證,再來則是不要批評其他機構教會或人 這很重要,更不要用暗示的!關於這些提醒我到現在都還守住,好好解經就可以了,時間也不用拖很長。」

周牧師的「本色化神學」也讓朱牧師印象深刻並深深影響他。「當時周牧師在中國教會歷史課堂上,談到傳教過程會碰撞不同國家民族的風俗習慣,產生很多爭論,例如祭祖、點香、出嫁時跪父母到底可不可以?周牧師則以『信仰跟文化要分開』來釐清。他舉例說,歐美文化習慣獻花給過世的人,我們點香也具有紀念的意義,而女兒出嫁的跪其實是感恩不是拜。」此外周牧師認為不要分門別派,每個宗派都有自己的傳統,傳道人不要跟別人爭論教義,只要以聖經為本、信耶穌得救,秉持核心基本信仰就可以了。「所以他強調天主教的弟兄姊妹也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不同宗派更可以聯合起來一起開佈道會。我認為現在的傳道人真的要學習周牧師的愛心!」

朱耀明牧師戮力於民主 獲獎與恩師周聯華牧師分享

2016年4月17日德國科隆福音派教區頒發Pfarrer-Georg-Fritze紀念獎給朱牧師,表揚他三十年來為香港民主發展的努力,周聯華牧師聽到消息後也非常開心。為了分享這份得獎的喜悅,當時朱牧師師母從德國領獎回港,便馬上安排回台,專程拜訪周牧師並親自向他致意,感謝他數十年扎根般的教導。當時他們也到凱歌堂崇拜,並且拿著獎狀與周牧師合照。

只是當時朱牧師與師母一定想不到,四個月後周聯華牧師便安息主懷,這次的相聚顯得如此珍貴!不僅為將近五十年的師生情誼留下珍貴紀錄,更彷彿透過這個獎對周聯華牧師說:「老師,您教我做的,我有努力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