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聖靈——靈恩運動為何像野火般成長?
讀《神學綱要》卷一
作者:李瑞娟
許多父母不了解成年孩子為什麼後來不到教會了?或是有些成年孩子最後捨棄了信仰,選擇了傳統信仰的另一半成婚?許多基督徒父母不得其解。例如博恩,就引發許多基督徒家庭討論。我的淺見是跟聖靈有關。要講聖靈,就要先了解靈恩派教會。
周牧師重視靈恩派,他說在今天的教會界是很重要的一環。他同時也提到台灣教會界對靈恩教會的誤解,有很大部分是因為不了解靈恩派,所以周牧師認為要了解靈恩派,必須從靈恩運動找書本才是正確的路子。(頁二五六)他介紹由靈恩運動作家狄亞德加(William DeArteaga)所寫的Quenching The Spirit《銷滅聖靈》,引用狄氏五個歸納:靈恩運動的成員有看得見的上帝臨在的經驗;有新社團的感覺;尊重不同的恩賜(傳統教會則是專業的和平信徒分得太清楚,前者是領導、後者無事可做);沒有宗派之分,是真正的合一;重視靈浸,說方言,人人有屬靈的力量。
聖靈只有在靈恩派教會才找得到嗎?
以周牧師當時的時代背景合身分,的確要從書本找資料,好了解一個宗派的內涵;但我剛好是在靈恩派教會受洗、被餵養「長大」的基督徒,所以也有一些親身經歷可以現身說法。
由於靈恩派教會在台灣教會的時間不長,所以靈恩派教會很多跟我一樣都是第一代基督徒,大家平等,不會有誰誰誰又是某長老的兒子女兒、或是哪位媽媽又是誰誰誰的牧師娘的情形發生,大家自在分享心事,沒有包袱、不怕講了心事後,有人跑去跟你的家人「告狀」,心理負擔極小。
靈恩派教會主張聖靈同在,講方言、說靈語、分恩賜、醫治與趕鬼、講神蹟奇事、講數據,所以基督徒一想到聖靈,都會直接聯想到靈恩派教會。記得有一次,我到某天主教某高中推廣教育中心開課,事務人員看到我填資料是某靈糧堂會友,馬上笑著對我說,這教會聽說是異端耶?
周牧師也在書中說到,「靈恩派的成功是了不起的現象,但是對外界的誤會及反對也同樣的嚴重。」他先對所有讀書人和基督徒喊話,「讀書人的閱讀習慣常會偏激,某些書認為無益的,或認為非我族類的就不讀,即使讀了也預存意見,很難接受,基督徒的讀書人也在所難免,在教牧界這種現象更甚,與自己看法稍有不同,即以異端視之。」(頁二五四)
這種情形很普遍,不僅存在於神學院、教會,也存在於每個家庭、每個族群、每個國家,我姑且稱它作「人的偏見」。人的偏見存在於一般沒什知識的市井小民階層,也根深蒂固於知識分子當中。人的偏見會讓我們拒絕學習、拒絕包容、拒絕理解,到最後甚至也拒絕上帝和聖經。
傳統教會也找得到聖靈,只是「登場形式」不一樣
尋求聖靈一定要在靈恩派教會嗎?依據我從靈恩派教會轉籍到長老教會,目前六年聚會的看法是:看教會的牧者帶領。牧者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個性與喜好,因為聖靈的確是奧秘,對於初信者或沒經歷過聖靈的人,他們寧願不說,怕愈解釋愈不清楚,反而引入迷途,但牧者本身倚靠聖靈嗎?有的,長老教會的牧者非常倚靠聖靈。只是聖靈的出現,不是以誇張的戲劇化手法,例如突然倒下、發抖戰慄或大喊大叫,而是以一種非常平和的方式,像微風一樣在心中吹過,然後你就知道:喔,聖靈在回答我的禱告了。所以傳統教會也找得到聖靈,只是跟靈恩派教會的聖靈「登場形式」不一樣罷了。
舉例來說,一個家庭的父母個性拘謹,另一個家庭的父母個性熱情,但不見得前者的父母不愛孩子或後者的父母比較愛孩子。個性拘謹是因為行為表現的方式,有可能他們對孩子的愛是默默付出的行動,而不是表現在嘴巴上的愛。傳統教會對我來說就像個性拘謹的父母、靈恩派教會對我來說就像個性熱情的父母。哪一種父母比較好?我覺得不在個性,而在於「有沒有愛」。找教會其實只要找到「有愛」的教會,再依據地點、自己本身的個性,就大致沒問題了。
靈恩運動為何像野火一般的成長?
但我們可以發現,台灣靈恩派教會目前在政治聲量、學校聲量或教友成長率,都比傳統教會來得成長。這情形在周牧師眼中,他認為傳統教會不夠熱心、有太多掛名的基督徒,使得許多想使力的信徒無從使力(頁二五六)是主因。除此之外,我個人的淺見是靈恩派教會在帶領上,顯得年輕活潑有朝氣、熱心又有行動力,善用網路媒體工具,應用影片、文字和圖片,將教義簡單化,也是吸引人進教會的原因。
但無論世界教勢怎麼走,傳統教會式微、靈恩派教會興起,只要想用「經營企業化」方式來帶領群羊的教會,就會受到聖靈的阻擋。教義簡單,但要提罪;詩歌打動人心,但要有聖經根據;仍有許多基督徒喜歡花大錢報名外國講座先知特會,希望聽到預言及求恩賜,但周牧師指出,「最大的恩賜是愛,講道、知識、說靈語都有限,只有主(那完全的)才是無限的。」
目前的一切受了時空及環境的影響,都是有限的,包括對上帝的認識也不夠。周牧師引用Didache《十二使徒的教導》一書中作者的看法:「分辨真假先知是看他們是否具有基督徒的品格。這是作者的實地觀察。」(頁一四七)
聖靈結出的果子就是表現在人的品格上
品格,就是能讓外人認出我們是基督徒的憑證,「信、望、愛,使基督徒突出的,一種基督徒的品格也在於此。」(頁一一六)周牧師強調,這三種美德中尤以「愛」為最重要,而且是永恆的。這或許能給迷信於先知特會、迷信於追求恩賜的基督徒一個提醒,與其追求先知性預言、諸多恩賜,不如將時間省下來建造自己的品格,或許真切些。
聖靈在每個教會出現,除非這個教會拒絕聖靈的進入,把耶穌關在門外。周牧師在本書的一八二頁說到,為何有些人從未聽過福音?為何有人聽了以後,心仍堅硬到一種程度不願接受?在一三六頁,周牧師引用保羅在希伯來書六章4節的話說,接受過聖靈的人,再離開主是不可思議的。
許多在我們周遭的基督徒朋友,包括你、包括我,要在生活中堅持住信仰並不容易,在患難中尚有喜樂,這是基督徒品格的培養,在艱難中仍是盼望,也知道這盼望絕不落空,因為藉著耶穌基督,也是信耶穌基督,賜給我們聖靈,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頁二八〇)
消滅聖靈,這也是我對年輕人為什麼不信基督教的心痛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