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了解周牧師提倡本色化神學的重要性

聖經不如佛經翻譯得那麼好?——更深了解周牧師提倡本色化神學的重要性

作者:李瑞娟

周牧師把《神學綱要·卷五》訂為救恩之部。他將本書分為五章,分別是:

  • 舊約的獻祭背景
  • 耶穌的死與十字架
  • 新約有關耶穌受苦的教導
  • 從歷史看耶穌基督的救贖
  • 救恩神學芻議

之所以要把目錄都條列出來,是因為平信徒如我,拿到這本書時,光憑目錄實在是霧裡看花,也摸不著頭緒。救恩?救贖?受苦?獻祭?或許這就是如周牧師在本書擔心的:「我國人的詞藻是夠豐富的,但是神學園地相當荒蕪。」(頁六)

救恩(Salvation)是save的名詞,一個「救」字已夠,但它不是名詞,更何況國人喜歡用兩個字聯在一起,這是修辭,也是風尚。於是譯為「救恩」。(頁八)周牧師認為這是不錯的翻譯,他說凡是上帝救的,都有他的恩惠在後面,所以翻成救恩是可以的。但我個人讀聖經的感覺,仍感到有一種思想上的隔閡,這已經不是翻譯者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整個華人在語言文學上的待突破。

救恩對我來說,其實是非常陌生的名詞。即使我受洗十年,也讀經禱告,自稱是好學的基督徒,因為經歷過,所以深知自己在危難時,上帝搭救了我,那是恩惠,也是他救贖了我,但我卻無法用簡單的話將救恩解釋給一般常民聽,像是不識字的長者、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或是在五金行邊顧店邊彈琴自娛的阿伯,我就像有口難言的基督徒。

深究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周牧師列舉的幾項原因都很關鍵,包括現在基督教會所用的名詞都值得討論、以及所謂譯者在翻譯聖經時,不單是字面上的解釋,中間還包含了很多涵義,「幾乎每一個字都有它字根的意義,引申的意義,和包含的意義;更有著在某一地方,還可能當地人士的特別解釋。」綜合以上原因,我個人覺得有關聖經救恩這些神學用語時,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聖經沒有針對華人背景做本色化的語言處理,這已不是單純翻譯者的問題,而是華人文化在整個語言結構與思維的課題,這也許就是周牧師積極推廣本色化神學的用意,因為要向華人傳福音,向常民老百姓傳福音,就得講得清楚、簡單、易懂,不只這樣,還要了解常民生活背景和轉換成他們的字彙及語言,才能將上帝的話語轉換成他們吞得進去、吃得下去的靈糧。

舉例來說,華人一聽到「救」這個字,大多會聯想到「救命恩人、生命中的貴人、他救了我一命」這樣的語詞,不管你救人或人救你,都是以人為主體,難以聯想到救跟神會有關連,加上透過影視、書籍、教育文化的大力宣傳,將人救人的思想根植於每個人心中——這也就是共產主義宣揚的共產黨政府(人)可以救你的家,讓人免於貧窮、免於餓死的基本策略。

人當然可以救人,但是華人文化的偏頗教育造成基督信仰的不易進入人心,也是不爭的事實。基本的佛儒化思想裡,是沒有上帝這個角色的,因此華人基督徒要向人傳揚福音時,每每遇到周遭親友的挑戰時,就得想辦法自我進修、並熟讀聖經、再轉換成傳統文化語言,對不擅溝通的基督徒來說,更形同極大的阻礙。

聖經是基督徒的寶典,但這本聖經卻讓一位傳統信仰的朋友跟我說,「聖經不如佛經翻譯得那麼好,沒那麼流暢!」讓我聽了真是急得想要跟她「從創世紀講到啟示錄」,好好解釋一番,但回頭一想,我告訴她:「對,您看的應該是清朝年間翻譯的版本(和合本),很文言文,我們現在還有一種更新、更流暢的白話版本,是周聯華牧師和其他牧者合力翻譯的,讀起來很流暢,不會卡卡的,下次我再帶給您看看。」

舉例來說,corner stone(馬太福音廿一42-44)在和合本翻成房角的頭塊石頭,是古代建築物中正中間的一塊石頭,所有份量都壓在這塊石頭上,但現代人無法體會,所以在現代本中就翻成「最重要的基石」,好使現代人讀來更流暢。

除了聖經上的本色化,在基督教書籍也分為翻譯書和華文著作,周牧師說到一個擔任口譯者的牧師,他把美國神學家在演講中提到「少女」誤譯為「少婦」,引起大家對譯註同工非常不諒解的軒然大波事件,那位牧師之後居然還嘻皮笑臉地說:「沒有多大分別。」這個故事這也令我想到翻譯書要注意譯者的涵養與專業,有些譯者翻得支離破碎,或同樣的人、地名或專有名詞在同一本書裡不統一、更甚者是對聖經完全不了解,這類書出版後會造成讀者的災難,不可不察。

救恩,救命之恩,在了解華人對基督教神學園地的荒蕪之後,才終於明白周牧師如何費勁地安排這五章的章節順序了。他從聖經舊約的獻祭背景談起,講到以色列人犯罪,靠的就是獻祭制度來跟上帝和好(頁三六)。後來獻祭者濫用上帝的愛心(頁三九),請祭司代勞,周牧師說,「這種替代是非常遺憾的。」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因為看到現代父母把孩子的教養職責交給別人,本來是幫父母的忙,但父母食髓知味下,造成太過依賴保母和安親班,讓我也是感到有相同的遺憾。

路德對救贖觀的闡述,周牧師寫來輕鬆易懂(頁一八六):「路德有時也認為基督與人的關係有轉移的關係:基督接受世人的罪與死,我們卻接受了他的義和生命,這種轉移不是機械化的,而是藉著人的信。」藉著信,人的靈魂與基督結合,正向新娘與新郎聯合一樣,因此,罪、死亡、與被定罪原先屬於新娘的,都成為新郎的了。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16)

周牧師坦言救贖觀是很大的命題,自古以來不知道多少神學家埋首在裡面,但無論哪一宗派都回歸到聖經的立場,就是救恩的起點是耶穌(頁二〇〇),耶穌到世上拯救為魔鬼所轄制的人(頁二四三)。周牧師也特別呼籲中國人,由於中國有五千年歷史和禮義之邦之稱,因此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充滿了驕傲,「我們知道即使是禮義之邦,或者是禮義之人,也需要基督!」周牧師發出沉重的呼籲,希望能敲醒所有中國人看到自己不信、不義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