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上帝觀

※本文為周聯華牧師生前原要在 2016 年 11月 6-8 日於「第一屆甲骨學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的遺稿,非常珍貴!版權持有者香港浸信會出版社(國際)有限公司慨然授權基金會張貼於官網,與所有弟兄姊妹、讀者分享閱讀。由於原文一萬多字相當豐富,以下節錄前面段落,將全文連結放置於文末,有興趣的讀者可逕行下載。

甲骨文中的上帝觀──兼論同時代以色列人的上帝觀及其發展 周聯華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到了鄭州,一位先生很客氣地問我,要不要去商城參觀?當時,我以為是商業的城市(逛街),於是就婉謝了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弄錯了意思,真是無知得很。這位先生既是一位教授,怎麼可能領我去逛街呢?其實他說的是商朝的城市。我應該接受他的好意的,結果悔之晚矣!

  後來我到了安陽,方知不但要看安陽,也要看商城;安陽是甲骨文的發源地和寶庫。

誰是上帝

一、上帝是獨一無二之主宰

  讀聖經的人一定會得到肯定的印象:聖經中的上帝是獨神的,除了他以外,沒有別的神;他是主,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這種想法在中國人的思想中並不是一個突發奇想的觀念。神雖然有好多位,上帝卻始終是單數的,好像《尚書‧堯典》中的:「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暫時不計較「類」、「禋」、「望」、「遍」等不同的獻祭,上帝、六宗(四時、寒暑、日、月、星辰、水旱)、名山大川,和那些帝王聖賢有功於人民的「神」是有分別的。上帝是獨一無二的,六宗、山川、群神是多數的,是不能與上帝抗衡的。

  我國早期的思想中,「天」的觀念非常濃厚,又似乎「天」是沒有位格的一個原則,但是天有不同的解釋:一方面有自然界的天,另一方面「天」與「上帝」是同義詞。好像國風鄘篇中的「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是重複的同義詞的句子。這兩個名詞是指同一位上帝。書經益稷篇中「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可解釋作「上帝既然這麼眷顧我,天豈不重申令把幸福給我嗎?」這裡「上帝」和「天」是一位,是非常明顯的用排偶句子來表達。

  假如我們未曲解古書的話,那麼「天生蒸民,有物有則」可以解釋作天造眾生萬物也有一定的原則。這與創世記的創造說很接近。

  這樣的一位上帝是偉大的,「巍巍乎,唯天為大」,世人在如此偉大的上帝面前應該侍奉順服。我們讀到大雅文王篇的「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文王謹慎謙恭的服事上帝,就能得上帝所賜的福祚了。

二、上帝是有位格的主宰

  一般人都認為上帝只是冥冥中的主宰而已。如果以此看法來讀聖經,當然覺得聖經中的上帝是有位格,有喜怒等的情感,像「人」一般。

  但是,讀了大雅桑柔篇全篇以後,這種帝王在上帝面前為了旱災祈禱的情緒,與聖經中的上帝不能再像了。首先提到「天降喪亂,饑饉薦臻」認清了「喪亂」是由天而來。然後他想盡了一切的供獻犧牲和圭壁的禮儀,仍然無效,他只能發出「寧莫我聽」的呼聲了:「上帝呀,你為什麼不聽我的禱告?」一連幾節「旱既大甚」中描寫了災難實況,但是任憑怎樣的獻祭,「上帝不臨」,仍然不聽他的祈禱。於是,他發出「昊天上帝,則我不遺」「昊天上帝,寧俾我遯」、「昊天上帝,則不我虞」的呼聲了。最後,他以「瞻仰昊天」來結束他的祈禱。

  國風終南篇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一連出現三次,體裁與詩篇四二、四三篇及近代讚美詩之副歌非常相似──蒼天呀,你為什麼要毀滅我的「良人」呢?假如可以贖回的話,我情願用一百個人來贖回他的。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是另一個好例子:「驕人」非常快樂,「勞人」反倒憂愁了,蒼天呀,蒼天呀!請你鑒察「驕人」,也請你憐恤「勞人」。可見天不但有位格,更有祈禱的對象。

  《論語》中的兩個例子也能看出上帝是有位格,而且是有情感的主。當顏淵死了以後,孔子說:「噫,天喪予,天喪予。」這樣的感歎詞很難說上帝是一位沒有位格的上帝了。當孔子見南子的時候,他的門生子路不高興了,於是孔子急急忙忙的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這又是一個「天」是有位格、有情感的例子。

  上帝的憤怒和上帝的後悔,常常引起國人的疑問,難道上帝還會發怒和改變嗎?但是讀了「上帝板板篇」中的「敬天之怒」,知道我們要敬重上帝之威怒,不敢有絲毫兒戲和猶豫。「敬天之渝」,天也會改變,不敢自滿自恣。